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四屆三次理事會暨第十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表示,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作為裝備制造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工程機械行業,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預計:工程機械行業2011年全年保持平穩增長,營業收入將在2010年4367億元的基礎上增長17%左右,達到5000億元左右。
科技投入繼續加大自主創新獲得突破
據祁俊介紹,2011年,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科技投入繼續增多,科研力量不斷加強。如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加大投入,努力調整戰略方向,立志服務于行業,積極參加由工信部“工程機械高壓液壓元件與系統產業化及應用協同工作平臺”的籌備工作;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自奠基以
來,在江蘇省科技廳和財政廳的重點支持和徐工集團自身的積極努力下,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工程機械技術研發機構;中聯重科去年成立的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今年各項科技創新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柳工股份今年被科技部批準成為我國惟一的“土方機械行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是我國土方機械行業科研開發、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示范的重要基地,代表了我國土方機械行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一流水平。小松投資建立的全球一流的工程機械產品技術發展中心――小松(中國)產品技術發展中心日前在常州建成開業。
2011年度,全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獎共有22項工程機械產品及技術獲獎。科研力量的加強使得行業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的發展步伐與市場快速前進的步伐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2011年高端產品層出不窮,重大技術裝備取得新的突破。如:2000噸、3000噸級的履帶式起重機,800噸、1200噸全地面起重機,12噸裝載機,46噸內燃平衡重式叉車,520馬力推土機,260噸電動輪自卸車等先后在徐工、中聯、三一、柳工、安徽合力、山推、北方股份面世,反映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其已經具備對高端、大型化產品的研制能力。
節能減排初見成效產品質量明顯提高
據了解,繼去年工信部確定了包括徐工、中聯、三一、柳工、卡特彼勒(上海)、天工院、武漢千里馬、湖南中大8家工程機械企業和產業集聚區為第一批再制造試點單位之后,發展再制造事業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的共識,部分企業今年加大投入,積極爭取新的突破。
同時,包括徐工、柳工、山推、三一等在內的重大技術裝備骨干企業積極按照去年聯合發布的《北京宣言》的有關承諾,在大力推進自主創新、追求精益化管理,以優秀可靠產品推進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推行循環經濟和綠色制造并贏得用戶和市場的尊重等方面,逐步肩負起振興裝備制造業、做強中國工業的歷史責任。
與此同時,包括混合動力在內的各種節能產品推向市場,如混合動力裝載機、混合動力挖掘機等都讓人們看到了我國工程機械產品的希望。
2011年,全行業共有18種大型工程機械被列入國家重大技術裝備進口零部件免稅范圍;有18家企業繼續被列入軍需采購對象。徐工、三一、柳工、山推、龍工、日立、玉柴7家土方機械行業龍頭企業獲得中國土方機械“CQC”標志認證。以自主品牌挖掘機為代表的國產裝備在市場調整中得到了用戶的充分認可和肯定。又有一批高品質產品相繼推出:徐工集團自主研發的兩款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通過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產品鑒定,加之三一重工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成功完成起吊實驗,標志著繼德國和美國之后,我國成為第三個能研發生產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的國家。徐工集團的步履式挖掘機和瀝青灑布機,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研發制造的3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和80米以上混凝土泵車,獲得多項專利,產品在智能化、核心技術、外觀造型上都有新的突破。柳工推出了CLG855N節能環保型裝載機,廈工推出了2011款改進型新品,山推全液壓推土機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天津山河首臺攤鋪機和銑刨機成功下線,京城重工25噸和55噸汽車起重機和160噸全地面起重機下線等,都顯示出工程機械行業在節能減排、產品結構優化以及產品質量提升上取得了可喜成績。
超速增長埋下隱患競爭模式亟待調整
2010年以來,工程機械產品銷售持續高速增長,使工程機械市場需求得到了充分滿足,在提高市場占有率、擴大產銷規模的動力驅使下,相關工程機械企業普遍抱有較高的增長預期。然而,當經濟進入適當調整和理性回歸階段,工程機械產品市場需求與企業預期銷售目標矛盾加劇,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據祁俊介紹,今年以來,各企業紛紛采取多種促銷手段,致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各種過度營銷措施造成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和應收賬款增加。尤其是行業內近幾年來產能增速過快,不斷升級的銷售手段或過度營銷也透支了部分市場需求,致使行業內競爭秩序不規范,甚至不正當經營的現象屢屢發生。有獎銷售、零首付、低首付、融資租賃比例過大和租賃公司門檻過低、二手設備管理不夠等等,擾亂了市場秩序,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祁俊認為,由于部分刺激經濟政策的逐步退出和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還在繼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拐點還有待觀察,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增速回落還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理性回歸過程。
祁俊指出,世界的大門對全球工程機械企業越敞越開,中國企業正進入一個史無前例的戰略機遇期。尤其是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工程機械產業進入了面臨新調整、顯現新變革、孕育新突破的重要發展階段,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金磚國家對工程機械的市場需求將繼續上升,南美、獨聯體、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發展中國家仍有巨大的現實和潛在市場需求,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將面臨全新的發展機遇,也必將迎接嚴峻的市場挑戰。
祁俊強調:中國企業要正視與全球最前列工程機械企業的競爭,要以變革調整為重心,重點將“規模為標的”的競爭模型轉化為“價值為靶心”的競爭力體系,將增長質量和用戶價值元素深度植入技術、創新、品牌、模式變革、產業鏈合縱連橫的成長再造中.
|